五金蚀刻技术原理与应用
五金蚀刻技术定义
五金蚀刻是通过化学溶液溶解金属表面特定区域的加工方法。该工艺使用耐腐蚀膜层覆盖金属基材,暴露需要蚀刻的图案区域。金属工件浸入蚀刻液后,裸露部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凹陷纹路。
工艺流程
前处理:金属板材经除油、抛光、水洗获得洁净表面
涂布:均匀覆盖光致抗蚀剂或丝印油墨
曝光:紫外光通过底片使抗蚀剂发生光化学反应
显影:溶解未固化区域形成目标图案
蚀刻:使用氯化铁或酸性溶液腐蚀裸露金属
去膜:清除剩余抗蚀剂露出完整图案
后处理:中和残留药剂并烘干成品
材料适配
适用金属:不锈钢、铜合金、铝材、镍片
板材厚度:常规处理0.05-2.0毫米范围
蚀刻深度:单次加工可达0.01-1.5毫米
精度参数
最小线宽:可达0.05毫米
公差控制:±0.01毫米(视材料而定)
侧壁角度:30-80度可调
行业应用
电子行业:制作引线框架、接触弹片 装饰领域:生产金属标牌、艺术浮雕 工业部件:加工滤网、传感器基板 医疗器械:制造手术器械、植入器件
工艺优势
避免机械应力导致的材料变形 实现复杂图形的一次成型 可批量加工微细孔阵列结构 支持多种金属组合加工
注意事项
需控制蚀刻液温度和浓度 保持工作环境通风条件 定期检测溶液活性成分 废液需专业处理达标排放
推荐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蚀刻加工中出现不良的原因与解决方法
- 汽车行业蚀刻
- 认识精密金属蚀刻加工
- 蚀刻工艺实战: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分享
- 金属蚀刻的定义与工艺流程详解
- 蚀刻加工的要求以及标准
- 不同蚀刻技术的优缺点:选择最适合你的工艺
- 金属蚀刻加工厂蚀刻加工存在的问题
- 热烈欢迎品牌营销专家燕鹏飞老师莅临青岛大东
- 金属蚀刻的深度与宽度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