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锈钢蚀刻常见工艺
不锈钢蚀刻工艺主要通过可控腐蚀实现表面图案或结构加工,常见工艺包括以下三类:
电解蚀刻工艺
使用直流电源(电压范围9–24V)和电解质溶液(如食盐水),通过正负极接触不锈钢表面进行电解反应,快速腐蚀暴露区域形成图案;适用于餐具、刀具等个性化定制,操作简单且成本低,但精度较低(线宽约0.1mm)。
核心步骤:准备镂空模板贴于不锈钢表面,棉签蘸盐水连接负极,通电后电解液腐蚀未保护区域,最终去除模板获得永久标记。
化学蚀刻工艺
基于化学蚀刻液(如酸性或碱性溶液)与不锈钢的化学反应,通过精密光刻掩膜技术控制腐蚀区域,实现微米级精度(公差±5μm);适用于工业级应用如医疗器械或装饰板,蚀刻面无毛刺并维持材料硬度(HV200-250)。
核心步骤:表面涂覆抗蚀层(耐酸油墨或光刻胶),蚀刻液腐蚀暴露金属,再去除抗蚀层形成复杂图案,支持0.05mm微孔加工及闭路废液回收(回收率95%)。
精密光刻蚀刻工艺
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和光刻技术,将矢量图纹转移到不锈钢表面,再进行化学或电解蚀刻;优势在于处理复杂镂空结构(如3D流道或超疏水表面),适配半导体密封件、心血管支架等高精场景。
核心特点:规避机械应力导致的材料变形,支持厚度0.03–3mm不锈钢板的梯度结构定制,蚀孔边缘粗糙度≤Ra0.1μm。
推荐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蚀刻加工中出现不良的原因与解决方法
- 汽车行业蚀刻
- 认识精密金属蚀刻加工
- 蚀刻工艺实战: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分享
- 金属蚀刻的定义与工艺流程详解
- 蚀刻加工的要求以及标准
- 不同蚀刻技术的优缺点:选择最适合你的工艺
- 金属蚀刻的深度与宽度的关系
- 金属蚀刻加工厂蚀刻加工存在的问题
- 热烈欢迎品牌营销专家燕鹏飞老师莅临青岛大东